比尔百科 手机版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社会自我包括什么(《社会心理学: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、自尊和身份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0 09:37:38    

自我概念=自我意识=自我认知,它的重要性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根、一个果实的果核、一个身体的心脏。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好坏。因为我们活成什么样实际上是由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而影响的。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学霸,那么我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就会迎难而上不退缩,面对一次考试的势利不会被挫败锐气不愿拿起试卷,遇到一个搞不懂的不会以一个“太难了”就此放弃。所以如果我心里认定自己是一个学霸,那么我的言行举止都会朝着学霸的方向去呈现。这就是自我概念的魅力所在。所以想学心理咨询这是必修课,而一个时常感到内心脆弱、玻璃心、自尊心强、总是容易陷入到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、常常自我怀疑的朋友,更需要学的一节课。

可以对照下面的课程要点提纲,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,哪些还没有掌握,需要学习的地方,那么找资料继续学习就可以。

以下课程内容框架摘录于聆听安宁《人际互动课》第2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3单元(2)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、身份与自尊

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:生理和心理的成熟;社会互动。

一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

(一)生理自我

第一个阶段:物-我知觉分化阶段(6-8个月):标志着婴儿出现了自我的感觉

1、主体和主我的区别

2、物-我知觉细分为三个阶段:

6-8个月——意识到自己和外物的区别(依托皮肤感觉分析器的成熟)

1岁——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动作(皮肤感觉分析器、视觉分析器和拖拉扔投这些动作的协调活动)

1岁半-2岁——能够区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(大脑皮质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分析综合活动)

3、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:随意性动作

4、主要依托:生理的成熟

第二个阶段:人-我知觉分化阶段(必须依托于社会互动)

1、人-我知觉具体发展阶段(先区分别人,再区分自己)

3个月——非社会性微笑

6个月左右——社会性微笑

7-8个月——开始关注镜子里自己

10个月——和镜子中的自己玩

1岁08个月——从照片上区分不同的人

2岁02个月——能够准确的认出镜子或者照片中的自己,出现自我意识

2、一个缺乏社会互动的人基本上是不会有情商的,也不会出现任何自我意识

3、为什么电子设备会让人的情商逐渐降低,让人与人的互动能力逐渐丧失?

4、马老师案例讲解:一次朋友聚会,因去哪儿吃?吃什么?谁付钱?引起来访者情绪激动失眠的问题处理

(1)问题成因是什么?

(2)请客吃饭需要注意人际细节

第三个阶段:能够掌握有关自我的词语-自己的名字

1、关于自己和词的三个发展阶段变化

(1)1岁以后——把自己和表示自己的词语联系起来,但依然不理解什么是我

(2)2岁末——开始使用物主代词‘我的’

(3)2岁半-3岁——才会出现所谓“我”的概念

2、“我”这个概念的重要性

3、认识主体意识、客体意识和主我意识之间关系

4、必须搞懂“主体意识”、“客体意识”和“自我意识”之间的关系,它直接决定你的价值观

5、认知决定一切不是鸡汤

6、自己身上的负面标签是怎么被贴上去?如何把它撕下来?

(二)社会自我

1、社会自我是怎么形成的?

2、社会角色是怎么来的?

3、客我是怎么形成?

4、事例:一个大家闺秀是怎么养成的?

5、心理咨询师必须知道的两种普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

6、贴标签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

(三)心理自我(精神自我) 情商发展的过程

1、什么是心理自我?

2、马老师讲解为什么一个自我概念成形的人对独立非常渴望?

3、如何判断一个人算不算是成年人?

4、一个人为什么依赖性很强?

5、自我反省:自我意识哪些层面没有达标?

(四)自我概念的测量

1、课后训练:我是谁,我是____;

二、身份

1、身份的概念

2、角色和身份的本质区别

3、判断对身份概念的理解:包拯是身份,还是角色?

4、讲解身份具备的五个特点

5、对身份概念存有的正确认知

三、自尊

1、自尊的概念

2、自尊水平的概念

3、自尊和面子的本质区别

4、高自尊和低自尊的区别

5、详细讲解自尊公式:自尊=成功/抱负

6、详细讲解会影响一个人自尊的四个因素

四、知识拓展

1、一个人如何正确看待自尊?

2、具体指导怎么修改负面的自我标签?

3、三明治回应的步骤讲解

4、实验训练:一个懒惰的人如何变得勤奋上进?

5、什么是自律?

6、抑郁的人自我救治的具体方法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