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8月7日)8点09分
立秋,是秋季的起始。“立”,是开始之意;“秋”,意为禾谷成熟。立秋意味着降水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,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。

斗指西南,每年太阳达黄经135°即为立秋。
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、秋天将至。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。据记载,宋时立秋这天,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,正所谓“一叶知秋”。

立秋气候
进入秋季,意味着降雨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。
季节转换,南方地区的降雨量、干湿度等变化明显;北方地区,变化明显的是气温。进入秋季后,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,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。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,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。“三伏”中的末伏还在立秋节气之后。
立秋物侯知多少

立秋有三候:
一候凉风至: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
二候白露生: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三候寒蝉鸣: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立秋习俗知多少
○ 祭祀土地神
立秋时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。在古代,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,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,祭拜感谢祖先的庇佑。

○贴秋膘
古时,立秋这天要悬秤称人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暑热天气,人们胃口不佳,饭食清淡。待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便要开始贴秋膘了。增加营养,当以炖肉为主,如红烧肉、白切肉、炖鸡、炖鸭等
。

○ 吃瓜啃秋
立秋食西瓜,谓之啃秋,“啃秋”在有些地方也称为“咬秋”。《岁时风俗》有记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过去,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,把西瓜、蒸茄脯、香糯汤放在院子里晾一晚。立秋当日,合家饮之,为的是清除暑气、避免痢疾。

○ 晒秋
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,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“盛典”,“晒秋”的秋不仅仅是秋天,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,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、房顶等空地,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,粮食晒得越多,说明收成越好。

立秋卦象
对应《易经》pi否卦

《 易经》十二消息卦中的卦(天地pi遁)
否卦是异卦重叠,由乾卦和坤卦组成,乾上坤下,与泰卦正好相反
《断易天机》解
否卦乾上坤下,为乾宫三世卦。否象征闭塞不通,是不吉之兆。否卦中,阴阳不交,是一切都不和谐之象。
否卦,阐释由安泰到混乱,由通畅到闭塞,小人势长,君子势消的黑暗时期,终于到来的应对原则。当此反常时期,君子应当提高警觉,巩固团结,坚定立场,伸张正义,以防患于未然;当小人势力显露衰败迹象时,也不可轻举妄动,必须谨慎,集中力量,把握时机,给以致命的一击。
立秋养生
防“秋老虎”,敛阳气:
立秋在三伏中,暑热难消,需防“秋老虎”,注重防暑降温。
早睡早起,润燥养肺:
早睡早起,助阳气收敛,防血栓。多吃果蔬,润肺去燥,避辛辣油腻。
保暖护体,防空调病:
早晚温差大,护腰颈防凉。空调房宜饮姜汤,防“空调病”。

情志养生——宁神定志忌悲忧
立秋始,阳气敛,草木凋,人易感“悲秋”。养生宜调情志,保持乐观积极,多赏秋之美,安定心神。增户外活动,艾灸膻中、内关,理气解郁,助气机顺畅,情志和悦。